法制日報:刑事介入是証券監管強心針(漫畫)

  业界资讯     |      2024-04-06 12:59

原標題:刑事介入是証券監管強心針

朱慧卿�畫

8月16日發生的光大証券烏龍指事件為原本就容易令人“遐想”的資本市場寫下了十分奇葩的一筆,對此,証監會稱,已決定對光大証券正式立案調查。盡管這一事件真相尚未明了,但烏龍指事件前后諸多不合常理之處已經讓光大証券面臨著“操縱市場”的質疑。

從資本市場誕生的那一天起,操縱市場的行為就沒有停止過,對於我國歷史並不算長的資本市場來說也是如此。操縱市場行為損害了公眾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是引發証券市場不和諧因素的重要隱患。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操縱市場行為已經在傳統的庄家操縱之外,出現了許多新型方式,如“搶帽子”、信息披露操縱、特定目的操縱等,加大了打擊難度。事實上,光大証券所面臨的法律問題還不止於此,包括涉嫌賬戶透支、虛假申報、內幕交易等均被陸續指出。面對著投資者鋪天蓋地的聲討,怎樣給烏龍指事件在法律上定性,以及據此如何啟動賠償程序,包括可能引發的訴訟,都將對監管者和執法者構成考驗。

單從打擊操縱市場行為來看,將資本市場監管更多上升到刑事層面就已經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選擇。在股市黑嘴汪建中案宣判之后,刑事介入對於資本市場監管的意義日益凸顯,証監會主席肖鋼也提出過,“更多引入刑事司法力量參與監管執法,強化‘行’‘刑’銜接。”

當前,刑事介入較為明顯的難點還是在於法律法規的不明確。盡管對於內幕交易已經有了司法解釋,但對於操縱市場、“老鼠倉”等尚無司法解釋,鑒於上述行為的復雜性、隱蔽性,從而面臨著罪與非罪的認定,嚴重與特別嚴重的認定等方面的問題——在汪建中一案中相關問題就已經被反復討論過,這使得司法機關在對類似行為進行刑事打擊時,難免會產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甚至可能出現“重罪輕判”的現象,未能讓違法者得到應有的懲罰,最終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光大証券烏龍指事件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再次提醒人們,隨著資本市場的發達、金融創新的推進,一些交易行為可能引發的后果是十分突出的,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為監管注入強心針,堅決將其中的違法違規成分徹底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