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峰会开幕 IBM助力构筑IT架构

  【2015年9月10日,北京】近日,以“架构未来 致胜互联网+”为主题的IBM(NYSE: IBM)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IBM向现场近千名客户、合作伙伴和媒体阐述了IBM系统集团在“互联网+”时代下,凭借领先的信息技术帮助传统客户构筑未来IT架构的核心能力。此外,来自银行、保险、交通、医疗等多名行业客户也向现场嘉宾分享了基于IBM技术实现的在新时代下的转型经验。

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峰会开幕 IBM助力构筑IT架构

  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表示:“作为行业客户创新、转型过程中有价值、有能力、值得信赖的业务伙伴,IBM在‘互联网+’时代下不断推出新的行业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满足各行业客户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一个面向未来的基础架构对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IBM也希望扮演‘加号’的角色,成为连接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桥梁,从帮助客户奠定良好的技术架构做起,加速传统行业客户‘互联网+’转型。”

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峰会开幕 IBM助力构筑IT架构

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



  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瑞银行)首席信息官孙中东,华夏快线(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快线)CEO陈双,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惠科技)董事长章笠中等客户与合作伙伴,在会上分享了各自所属的不同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案例。

  “互联网+”持续深化传统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兴互联网技术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实现互联网与业务的融合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广阔前景。IDC报告显示1,全球64%的企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希望凭借新兴应用和技术实现业务创新,在全球性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6月颁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旨在加速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传统行业以自身行业特性为基础,积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等新兴技术进行转型。

  面对由全球蔓延至国内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我国传统行业亟需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和领先的新兴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然而,诸多瓶颈正在限制这些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基础架构不够灵活、技术从部署到应用难以落地、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和原有应用难以打通等,这些技术挑战和核心数据的潜在安全隐患使得这些传统行业客户裹足不前。

  想要突破“互联网+”转型的技术困局,行业客户需要具备多样开放、简单智能、敏捷可靠的IT技术。因此,在传统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IBM能够帮助行业客户构建兼具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基础架构,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深入、及时的数据洞察,还确保其能够调配具有高经济效益的IT资源。

  重构IT系统架构三要素支持业务创新

  ·重新定义IT疆界构筑安全、灵活的基础架构

  随着云计算、移动等新兴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用户通过网站应用、移动应用、云端应用等多种渠道实现的交互也日渐频繁。为更好地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企业和机构需要通过多样方式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服务。企业将API开放给合作伙伴和用户能够实现更为直接的交互,为下一步的服务创新奠定基础。IBM凭借支持混合工作负载的Power服务器、光谱存储产品和API Management等中间件产品,为企业搭建更为灵活的IT疆界,使其能够通过开放API实现与第三方更为高效的合作模式,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获得整合、安全的技术支持,实现第三方应用、设备的无缝接入,从而提升双方的业务价值。

  ·快速挖掘海量数据交付深入、及时的商业洞察

  当前,数据已成为企业在新时代致胜的利器,为企业交付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服务提供依据和资源。然而,随着用户交易终端形式、数量的增多,由于交易所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这为企业的IT架构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IBM希望凭借高可靠、高可用、高扩展性的IT基础架构,帮助企业实现广泛的数据获取和实时的数据分析,使企业获得更为及时的商业洞察。

  ·善用有限IT资源确保随需、经济的资源调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民生相关的行业都面临用户数量快速增加、业务量极大增长等情况,由此带来的是企业和机构为了支撑庞大业务量而不断增长的存储需要。然而,由此带来的存储管理开销增大、能源消耗加大等问题也使得这些行业用户陷入困境。针对这些行业客户的难题,IBM致力于帮助其搭建符合行业特定需求、经济效益高的IT基础架构,使客户得以在IT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随需而变、快速的资源部署和调配,以更好地支撑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而激增的业务量。

  重塑传统行业开辟新型业务模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