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的祖父一样热爱中国”(海客谈神州)(2)
时间:2019-01-14 05: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托马斯·拉贝出生的前一年,他的祖父约翰·拉贝病故。幼小的托马斯并不知道祖父辈们曾在中国经历过什么,只是家中有不少中国书画、瓷器和摆件。“我的父亲在中国出生,后来回到德国读书。他特别喜欢中国文化,经常给我讲中国民俗风情。父亲从小教育我要热爱生命,包括保护各种动物,我想这其实是他对和平的珍视。” 2001年托马斯的父亲去世后,他有机会翻开祖父的那些日记。其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整整写了10本,2000多页,成为日军屠杀南京民众罪行的重要证据。“祖父和一些国际友人共同建立了‘国际安全区’,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还有650名难民在他的住所和一所德国学校里得到庇护。看到这些日记,我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难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怎样的暴行蹂躏下苦苦挣扎。” 托马斯决定去中国,要去看看当年祖父救助中国百姓的地方。2001年7月,托马斯带着母亲,第一次踏上祖父曾经生活了30年的土地。“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我特别自豪,我们家族一直与中国保持着特别的联系。”从此,托马斯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推动国际人道主义和德中和平事业中去。 2006年10月31日,“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在南京揭幕。“我们整个拉贝家族都为祖父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所做的事情感到光荣,因为他展现了无限的勇气,在最困难的时候留在中国,并且为保护无辜的民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参加揭幕活动时的那份激动,依然荡漾在托马斯心底。 历史不能被尘封。2016年4月,托马斯将其祖父的日记(南京卷)手稿赠予中国中央档案馆。之后,手稿原件被影印出版,《拉贝日记》成为人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宝贵资料。 历史需要被反思。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谢罪,为德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托马斯认为,日本政治家应该客观看待处理历史问题,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进。他曾经把祖父的日记和其他重要史料进行整理,专程去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馆转交了资料的电子版。 为了更好地传播祖父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在海德堡成立了第一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之后,他在中国南京、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地陆续建立了5所交流中心。全球第六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也于2018年9月28日在北京联合大学校图书馆开始试展。 “很感谢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我的祖父和我们家族所做的一切!”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高度赞扬约翰·拉贝的义举,“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2015年9月2日,托马斯·拉贝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次日,他受邀登临天安门城楼,观看盛大阅兵式。“这份无上荣耀,归功于我的祖父。在祖父逝世后,中国政府用各种方式对他的人道主义贡献进行了表彰,我很感谢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我的祖父和我们家族所做的一切!” 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会见了托马斯·拉贝及其家族成员。在参加公祭日活动前夕,托马斯·拉贝这样写道:“在这个日子里,我恳请大家去回想80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暴行。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忘记历史;因为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今,拉贝家族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已经经历了4代人的传承。托马斯·拉贝告诉笔者,他的小儿子正在大学读经济学专业,非常喜欢中文,已经学习了一年。“我希望拉贝家族的后人像我的祖父一样热爱中国、热爱和平。”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3日 07 版) (责编:冯粒、袁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