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小测试(2)
时间:2022-12-24 17: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19.违反国家规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A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D 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罪 20.涉密计算机的放置应与非涉密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保持()以上的隔离距离。 A 1米 B 2米 C 3米 D 5米 21.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 最小化的原则 B 最大化的原则 C 适当兼顾的原则 D 保密与效益平衡的原则 22.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涉密计算机用户身份鉴别成功后,空闲操作时间通常(),超过这一规定值,应当重新进行身份鉴别。 A 不超过1分钟 B 不超过3分钟 C 不超过5分钟 D 不超过10分钟 23.某单位新购置了一批带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准备作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将便携式计算机确定涉密等级并粘贴密级标志后,作为涉密计算机使用 B 在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将无线网卡禁用 C 从便携式计算机的BIOS设置中关闭无线网卡功能 D 拆除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模块 24.确定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是()。 A 实际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B 级别需要原则和可控化原则 C 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D 工作需要原则和可控化原则 25.定密工作程序为:由()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并承担()。 A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B 定密责任人领导行政责任 C 承办人领导法律责任 D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26.发生泄密事件应当迅速查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 A 主要、次要责任者和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密级、事件的主要情节 B 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C 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事件属于什么性质 27.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泄密案件,由()组织或参与查处。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 中央国家机关保密部门 28.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A 安全性能防护技术 B 保密技术 C 不定期 D 保密管理 29.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A 绝密级 B 机密级 C 秘密级 D 普通 30.按照保密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变更指()的变更。 A 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B 密级、保密期限、涉密内容 C 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D 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涉密内容 31.按照保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应将涉及()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A 绝密级、机密级或较多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B 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C 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D 较多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32.对于机密级涉密计算机,以下口令能够满足复杂度要求的是()。 A ~!@#$%^amp;* ( ) B LJ19811003 C 885811880088 D HJUYamp;uf89!de 33.秘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 A 3天 B 7天 C 30天 D 60天 34.当需要将病毒库、系统补丁程序等导入到涉密信息系统时,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 A 通过中间机刻录只读光盘 B 通过中间机拷贝普通U盘 C 通过中间机使用带有读写锁定开关的专用U盘,并且确保在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时U盘只读状态 D 使用MP3播放器作为存储介质进行导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