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5.01)

  Routers配置     |      2025-04-09 17:36

岁回律转,新元肇启。农历乙巳蛇年春节如期而至,华夏大地迎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新春佳节。

回顾甲辰龙年,总书记带领我们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迎来乙巳蛇年,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人民,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奋斗,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5新年首月,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访灾区、察市场、进社区、探企业,三天三地,风尘仆仆;出席多场双边活动,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主持召开多场中央重要会议,对国内重大事件、重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央视网《中南海月刊》运用智能大数据,与您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的元月足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越是关键之年,越要从容不迫。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指引处处彰显“实”字当头、笃行不怠。

反腐败,要“实事求是、毋枉毋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16个字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鼓励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抓改革,总书记在发表于《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中,用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这一比喻强调要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推进从严治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作出最新部署,突出“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要求“立足自身职责,增强政治能力,抓好党内法规、群团组织建设和改革、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重点工作落实,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新年首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项重要部署中要求“实”字当头。唯有脚踏实地、深查实改,以实干创实绩,才能推动关键之年的工作行稳致远。

“去年葫芦岛市遭受严重洪灾,我心里一直牵挂,春节前来你们这里看一看。”……

春节里有万家团圆,更有领袖对人民最深切的牵挂。年味渐浓,受灾群众能不能过一个幸福年?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把最温暖的祝福带到隆冬时节的东北大地。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13次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并给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去年八月,辽宁西部出现暴雨,水利设施、农田、民房、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受损坏,葫芦岛市受灾人口达40多万人。此次辽宁之行,习近平总书记首站便直奔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了解这里去年洪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在村民王宝维家,院子里的储物缸装得满满当当、灶台上的杀猪菜热气腾腾,一家人正和和美美地包着猪肉白菜馅饺子。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总书记同王宝维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他仔细询问房屋重建情况:“补助了你多少钱?”“自己花了多少钱?”

“政府补了6万6,因为自家人口多,我们增了平米数,自己又掏了6万6。”王宝维一笔笔算得清晰,讲得也朴实,“这样的灾害,没有您关心关怀,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能住到这样宽敞漂亮的房子”。

总书记回应:“人民至上,帮助受灾群众是党和政府应该做的事。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

△2025年1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考察时,走进村民王宝维家看望。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在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当地节日期间市场供应、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

见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市民,总书记关心“年货置办齐了没有”;碰到戴着眼镜的孩子,叮嘱“加强户外锻炼”;在卖手工肠的摊位,强调“不能过节卖高价,但也要考虑成本和效益”;在和市民聊起“年夜饭怎么吃”时,亲切地说:“东北的年夜饭,是不是都有酸菜白肉、小鸡炖蘑菇?这些东北菜我也爱吃。”

市民们簇拥着总书记,高兴地说:“天天像过年一样,一年四季什么都不缺。”

“从饮食角度看确实如此,但过年更有喜庆气氛。”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老百姓过节过得开心,也预示着一年好的开端。

一月的辽宁,天寒地冻,总书记访灾区、察市场、进社区、探企业……送去祝福、留下温暖记忆,“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观察分析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2025年1月关联图谱,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