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滴滴公布27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 重头仍是安全机制建设

  近期,针对11月28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检查组关于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有关通报,滴滴提出了7个方面27项措施全面落实整改。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发现,滴滴此次从7个方面27项措施进行整改,不仅是针对顺风车业务,也包括对落实主体责任、应急管理等制度进行规范。艾瑞咨询CEO张毅表示,此次整改实际上是为下一步的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提供帮助。


  记者通过采访两名安全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发现,他们对于滴滴的安全机制与未来发展保持积极态度,并均表示网约车的安全程度要高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未来如何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筛选,成为滴滴需要面对的挑战。


  顺风车业务仍无限期下线


  滴滴在此次整改措施中提到“在未完成隐患整改前将继续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8月份顺风车事件爆发之后,滴滴出行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发表致歉信称“顺风车业务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告诉记者,之前的说法是面向公众的,相对来说可衡量性比较弱。现在的说法则是面向监管,具有更为明确可衡量的标准。


  此次整改首要方面便是顺风车业务。据悉,下线整改中的顺风车已去除社交功能,禁止合乘双方自主编辑内容评价对方,评价行程满意程度仅与出行行为相关,不向第三方展示,依法保护用户隐私。


  唐欣认为,顺风车在对司机的审核和安全预警方面,还能做一些流程上的完善。而顺风车何时上线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公众的认可,唐欣认为这一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个是监管层的意见,而这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难点在于线下安全力量建设。因为顺风车涉及的线下地理范围太广泛,依靠企业来发展线下安全力量,建设难度很大。”唐欣说道。


  乘客王思思(化名)认为顺风车的无限期下线展现了滴滴的诚意。但是有滴滴司机对于无法开展顺风车业务而有所惋惜,顺风车业务对于一些需要跨省出行的乘客比较方便,而司机也能因此得到更多的业务量。


  但是司机们也对于滴滴这一举措表示理解。“先前是一个无序的状态,确实是需要整改的。”一名滴滴司机说道。


  唐欣告诉记者,顺风车谈不上刚需,但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能够为社会带来实际效益的业务。


  张毅也认为,从市场来说,顺风车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但是这个业务安全做得不好的话,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整改对于整个网约车市场来说未必是坏事,停顿或者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张毅说道。


  落实主体责任


  在滴滴7个方面的总结中,有2个方面都提到了“主体责任”:一个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一个是“落实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主体责任”。


  唐欣表示,这两个主体责任有一定区别。“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偏向自身业务层面,是一种基础性的责任。而“社会问题和综合治理主体责任”则是偏向企业社会责任层面,是一种对企业更高层级的责任要求。


  “之所以反复强调主体责任,是滴滴对相关工作的明确表态,不推卸责任。”唐欣说道。


  具体而言,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滴滴整改文件中提到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线下安全力量建设、完善政企协作配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唐欣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这两个方面。


  在滴滴整改方案中提到,滴滴将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这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安全监察平台,建立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制定《安全隐患督查管理制度》,建立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利用自主研发的安全监察平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以往安全案件深入剖析,确保未来及时发现隐患漏洞并有效整改。


  在顺风车的管理方面,也专门提出建立并加强出行类新产品的安全评估制度,邀请安全和法律等相关专家对新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和论证,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建议和指导。对存在风险漏洞的新业务和产品,在隐患未消除前不上线运营。


  已经在安全领域工作十年的某企业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主管王明(化名)告诉记者,风险评估就是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与发生概率的乘积,他认为滴滴可能会评估不同产品的事故严重程度、事故数量和概率高低,进而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比如顺风车的事故率显然高于专车,风险也高于专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