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2)
时间:2019-01-05 22: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四是数据应用服务精准高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省级以上水利部门信息资源量达到1.8PB,比“十二五”末增长了16%。“全国水利一张图”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多项业务中得到广泛使用,2017年为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多类数据加工处理与成果分发服务158批次,数据总量达37TB。组织开展丹江口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表面面积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实现了与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信息共享,自动实时分析震中周边水雨情和水利工程信息,并发送相关人员,为应急响应赢得时间。 第三,狠抓重点工程,不断深化业务应用 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水利主要业务领域信息化覆盖,并不断向基层部门延伸。 一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项目进入验收阶段,水、工、旱情及工程视频采集系统投入试运行,计算机网络信道扩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改造完成,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二是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开展二期工程建设,完成6000多个取用水监测点、143个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站建设。加强一期项目成果的应用与管理,数据到报率均在90%以上,有力支撑了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等工作。 三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完成工程全部招投标工作,10298个监测井土建全部完成。已安装仪器设备10128套,总完成率98.8%。信息系统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0060个监测站数据传至水利部,到报率97.7%。 四是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进展顺利。印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南。积极开展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填报和信息展示模块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已录入乡级以上河长信息28万多条,占应录入河长的90%。互联网+、大数据、手机APP、遥感及无人机监测等在各地河长制湖长制实施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是水土保持信息化持续强化。编制了《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范》《国家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顶层设计》。高分遥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得到应用,2017年动态监测国家级重点防治区约79万平方千米,开展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52.4万平方千米,并实施了对404个重点工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遥感监管。 六是其他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水利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实现对部属347家预算单位全覆盖。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业务应用、农村水利管理业务应用建成投入运行。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一期)水利部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初步设计获发展改革委批复。小型水库监测预警设施建设纳入印发实施的《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 七是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水利部行政审批监管平台“1+7”全部上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并实现与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并联审批,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由中办、国办牵头的部机关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对接项目有序开展,指导流域机构电子政务内网对接项目建设。水利部网站完成改版升级,获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党务政务网站奖”和“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2017年取得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上海水务海洋”门户网站获上海市政府“优秀网站”称号;“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获“2016-2017湖南民生服务影响力微信奖”。 第四,强化网络安全,有力保障稳定运行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为重点,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系统分级保护为抓手,不断强化水利网络安全体系。 一是监督检查不断深化。配合公安机关完成网络安全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了对长江委等13个单位的网络安全现场抽查。完成互联网网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开展了两次政务外网保密检查,2017年配合国家保密局开展“进驻式”保密检查。 二是安全监测预警不断强化。组织水利行业及时有效应对了“勒索病毒”。对水利行业政府网站进行监管,实时监测水利行业77个重点网站,通报安全漏洞74次并完成督促整改。定期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报送水利行业网络安全情况。圆满完成“两会”“G20峰会”“金砖峰会”和党的十九大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专项保障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