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粮食危机并不遥远
时间:2023-01-09 14: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岁末年初,粮食问题成了中国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表面上看,搅热这个话题的是去年年底,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民间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的“与其相信土地,不如相信市场”的结论,不仅引得国家粮食局的某前高官愤然离席,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
但实质上,这一争议之所以如此热烈,和近年来全球性粮食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不无关系。虽然粮食紧缺的现象以一些非洲国家为烈,但也拨动了不少中国人的神经。
如果我们还不够健忘的话,我们就应该还记得,整整在半个世纪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场旷古大饥荒。数以千万的中国人因为缺乏粮食,而以非正常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当然,造成那场灾害的很多因素,目前已经难寻踪迹。但它在中国人记忆中铭刻下的印记,却不会很快消退。
更何况,威胁粮食安全的新的未知数也在悄悄逼近,那就是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
在1月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教授戴维·巴蒂斯迪(David Battisti)和斯坦福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项目主任罗莎·奈勒(Rosamond Naylor)就警告说,到2100年,如果不能很好地采取适应性措施,全球变暖诱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影响到全球一半的人口。
从1972年到2003年
这种担心,也许绝非杞人忧天。
让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对准1972年。这一年发生在前苏联的事情,几乎影响了全世界之后关于粮食安全的所有思考。
这一年夏天,今天的俄罗斯西南部以及乌克兰东南部——这些被认为是整个国家“谷仓”的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热浪和干旱袭击。
一开始,包括当地报纸在内,都把干旱视为最主要的威胁。但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在过去100年中,当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夏天都比当年夏天的降水要少。
事实上,真正的杀手是高温。这些地区的温度,比常年平均温度要高出2摄氏度到4摄氏度。更为要命的是,在7月至8月间,正值当地小麦和其他谷物生长的关键季节,却经常出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这个夏天对于前苏联而言是灾难性的。它使得整个前苏联的谷物产量,比上一年大幅下降了13%。
当然,受这一事件影响的绝对不止前苏联。由于前苏联增加进口的刺激,从1972年第一季度到1974年,国际市场上小麦的名义价格,从每吨60美元激增至每吨208美元。有些专家甚至断言,当时国际市场的实际小麦价格,整整翻了三倍。
另外一个颇为典型的年份则是2003年。这一年,西欧遭遇到创纪录的热浪袭击。在法国,当年夏天的平均温度,比常年高出了3.6摄氏度。
肆虐的热浪,最终夺走了5.2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西方社会有史以来与气候直接相关的最大一起灾难。它对农业也同样影响巨大。那年夏天,许多农作物的成熟期都提前了10到20天。
在意大利,当年的玉米产量下降了36%;在法国,玉米和草料产量下降了30%,水果产量下降了25%,在热浪袭击时已经进入收获期的小麦也减产了21%。虽然西欧农民可以从政府获得相应的补贴,但仍然遭受到重大经济损失。
当极端变为平常
在《科学》杂志的这篇论文中,巴蒂斯迪和奈勒警告说,类似1972年和2003年这样的气候事件,在未来将变得十分平常。
因为到2050年,俄罗斯和现在的乌克兰这片地区,类似于1972年的高温将变得十分平常。而到2100年,西欧国家也将频繁面对类似于2003年这样的热浪。
他们是根据直接观测结果以及23个气候变化模型,做出上述预测的。根据其预测,到2100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最低温度,有九成的概率会高于现有的最高气温记录。
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谓的热带和亚热带,包括了从中国南部到澳大利亚南部以及整个非洲,从美国南部到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区域目前生活着30亿人口。而到210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翻一番。
而在这些人口中,有很多人每天的生活成本都不足两美元,并且直接依靠农业为生。
研究指出,以热带地区为例,到2100年,玉米、水稻等作物的产量,有可能下降20%到40%。如果考虑到温度上升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缺,这种挑战就更为严峻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