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个边境小城,走出一群“编程少年”
时间:2023-04-20 22: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山水相连 这里99%的面积是山区 县城被群山环抱 在这样一座边陲小城 却走出了一群会编程的少年 
 图为航拍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 徐俊/摄 去年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 有51名学生 冲进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大赛 其中两名学生摘得复赛一二等奖 一名获得决赛三等奖 “没想到吧,编程是语文老师教的!” 勐董镇中心完小编程兴趣小组负责人陈元春今年44岁 虽然工作后教语文 但她一直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 几年前 她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编程以后可能是科技的主导力” 陈元春担心: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山里的孩子会不会被甩在后面? 在欠发达的沧源县 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普及相对落后 很多学生上计算机课前甚至没见过电脑 孩子们使用电脑时小心翼翼 用一根手指轻轻地点击键盘 生怕把电脑弄坏了 2018年 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对口帮扶沧源县 将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理念带到了沧源 当年11月 沧源县实施创客教育全覆盖行动 陈元春第一批报名参加青少年编程培训 “不用写复杂的代码 就像搭积木一样 将不同功能模块的编程指令进行组合 实现动画、游戏等特定的功能” 陈元春了解到 青少年编程 不需要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 入门用的是积木式编程软件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图为沧源的学生学习编程 徐俊/摄 培训完回到学校 陈元春开始组建编程兴趣小组 “能不能不选他” 招募小组成员时,陈元春却到处碰壁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 大家都认为: “这不是教孩子打游戏吗?” 拒绝源自于不了解 陈元春先从自己班的学生教起 先教简单的指令运用 熟悉后再尝试复杂的编程作品 成语动画、古诗词小游戏…… 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得意的编程作品 
 图为陈元春在编程兴趣小组上课 徐俊/摄 编程的过程会涉及顺序、分支、循环等思维方法 也会应用到简单的数学和科学知识 老师们发现 经过编程训练的学生 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学习的主动性 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图为勐董镇中心完小的学生们合作完成编程作品 徐俊/摄 “这是我设计的编程赛车 将编程程序导入赛车的主控系统后 可以实现红外遥控 转向避障等功能” 勐董中学初二年级的陆天濠侃侃而谈 自信又开朗 然而几年前 这个留守家庭长大的孩子 性格内向沉默 不爱与人交往 甚至经常逃课 为了把他留在课堂 家人让他加入陈元春的编程兴趣小组 接触编程后 陆天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展露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 他用编程设计了一款古诗词《渔歌子》的交互小游戏 点击画面中的诗句 就能弹出相应的注解、动画和音频朗读 这款小游戏被做成教学课件 用在了校内的教师公开课评比中 编程带来的成就感让陆天濠找回了自信 从过去的“独行侠” 变成爱交朋友的“社牛” 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