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盤點:企業期盼減少六大行政性干預

原標題:企業期盼減少六大行政性干預

編者按

在8月24日舉辦的2013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中國企業發展環境報告 2013》和《2013中國上市公司運行報告》的現場發布,讓參會的政府、企業、學者等各界人士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企業發展環境。本報特選取其中的一些主要觀點、數據以及參會企業老總、專家學者與政府人士的發言,分五篇向讀者展現。

企業家心聲

“一些企業家講,過去踏踏實實干活,還能賺到錢,現在不是這樣了,企業規模做得越大,用人越多,或許利潤越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8月24日在2013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客觀直接地描述著現在的企業發展環境。他用了“不發展是等死,發展則可能去找死。”

而已經八年沒有在資本市場上融過資的深圳華僑城集團董事長劉春平則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身在其中,又在其外”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市場關系。“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劉春平以此拋出了自己的疑問,資本市場應不應該成為政策調控的工具?他表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因為調控政策失去了直接融資的能力和渠道,企業已經八年不能向公眾進行融資,很多發展機會都放棄了。

“就好像一個人的成長失去了造血的功能,可能生存都面臨問題,更不用提全面發展了。我們不知道應該拿什麼來裝飾股民的夢。”

本報記者將參會企業家們所描述的當前所面臨的企業發展環境與《中國企業發展環境報告2013》進行了一些對比,發現報告中所羅列的企業發展環境現狀恰恰是企業家們口中所說的。

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例,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是企業家們共同的心聲。

調查結果顯示,近三年每家企業平均每年向政府申報、審批項目為17.67個,單個項目涉及的審批部門平均為5.67個、審批程序平均為9.40道,1539家受調查企業審批時間最長項目的平均值為171.35天,其中最長約為1500天。企業希望在工商登記、投資體制、項目審批、市場准入、檢查評比等方面能有實質性改革﹔清理一批審批、檢查、認証的項目。最近一些地方為保增長不斷給企業下達產銷、投資和招商指標,並要求企業增加本地供應商的數量,企業十分無奈。它們希望減少對企業的行政性干預,創造更加適合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

六大期盼 具體期盼為:

1.簡化企業設立變更程序。企業的設立要經名稱核准、設立登記、驗資、社保登記等12個以上流程和審批,涉及工商、稅務等7個以上部門,國有獨資、外資企業和經營范圍涉及許可的企業還需履行額外的審批。企業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資本、經營范圍等任何一項變更,都需進行工商審查和辦理變更。有的企業一年需要更換幾十次登記冊。建議借鑒德國和香港地區等做法。企業設立隻需對口一個或少數幾個政府機構進行登記﹔企業變更,一般隻要限期報備,無需其他部門再審批,實行“寬進嚴管”。

2.清理政府審批和核准項目清單,建立防止變相審批的機制。2004年國務院決定將項目審批改為核准和備案。多數企業認為改革后的核准和備案很多仍是變相審批。建議修訂核准項目目錄,在一般領域、不使用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應實行備案制﹔對於少數實行核准制的項目,政府部門應公布審理程序、標准和從受理之日到給予答復的工作日數,接受社會監督。

3.簡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企業建設項目,從立項申請到投入運行要經過27個部門、50個環節。如要經申請、立項、辦理土地証、規劃許可、“三同時”評估等多個流程,企業反映僅辦理立項、規劃許可証就需6—10個月。驗收審批更是復雜,如某企業廠房竣工后申請房產証,耗時4個多月,跑了10多個部門,蓋了20多個公章,花費10多萬元。建議系統清理建設審批項目,合理設計工作流程,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

4.清理資質和認証項目,放寬市場准入。資質和認証是很多行業市場准入的前置條件,企業反映數量和名目過多過濫,有些已沒有必要。如防偽標識產品有10余類、執行40多種標准,有些已起不到防偽作用,但屬於強制性認証,產銷或使用未獲許可的防偽標識會被罰款。建議選擇一些需設立資質和認証的行業,科學地清理所設資質和認証,取消無關緊要或效果甚微的部分,留下來的,實行“分類管理、標准統一、簡化流程”的制度化管理。慎重新設立資質和認証。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証機構,提高權威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