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李想(5)
时间:2024-04-23 05: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 点击:次
我觉得汽车是被数字化最晚的一个行业。我的判断是从另外一个维度看,数量多和市场占有率低,从行业角度看与什么有关呢?和行业的效率有关。行业的生产力效率越极致,这行业越容易趋于垄断,比如facebook、google。效率越低,越容易分散,比如餐饮,非常分散,没有一家市占率超过1%。所以,市场占有率和选手的分布数量是由行业的生产效率决定的。 汽车之家就不能垄断,占到50-60%的样子,因为它有线下。谷歌、facebook、微信就可以。我们来看两个非常有趣的行业。一个是手机,一个是汽车。你会发现,手机行业的生产效率就会比汽车高。所以,手机第一名的市场份额会接近40%,而汽车的第一名往往只有10个点,无论是主流的汽车或者说豪华品牌,市场份额拉不开差距。 比如丰田、大众、通用和雷诺-日产,豪华车的奔驰、宝马、奥迪,市占率是差不多的。 汽车能产生效率的改变,有两个方向:智能化以后,真正产生爆品;汽车生产的流程变简单。 现在汽车生产效率的瓶颈在总装,几乎唯一需要人的。因为一堆线,线是机器手抓不进去的。如果未来汽车的总线变成以太网,这些线路印刷在电路板上,则生产效率会大幅度提升。一个生产20-30万辆工厂可以生产100万辆。这可能会意味着第一名的市场份额会提升到20%,那些效率低的直接就死掉了。 这就是汽车智能化之后,会带来两个效率的提升。一是爆品化,二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从汽车线路上讲,有点像科技行业从晶体管进入半导体的行业。汽车发展太慢了。 建约车评:效率低的全都死掉了。 李想:任何时候,时代的交替都是由效率产生的。 建约车评:效率提升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提升。 李想:有的人说苹果的效率不高,我说如果你把苹果想象成奔驰、宝马,苹果其实在豪华、高档手机里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缺点 建约车评:我想请你评价一下特斯拉,作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商业模式也非常复杂,我认为自己并没有看透它的商业模式的本质,你们怎么看特斯拉? 李想:我觉得特斯拉商业模式几乎找不到缺点。大家现在对他所有的质疑是因为它的规模还没有起来。规模一旦起来之后,它卖一辆车的销售成本可能只有传统车的1/4。传统车(销售成本)大概是20-30%,它大概5个点就可以把车卖出,把所有的成本都算上。 其实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特斯拉完全一样,我们必须要服务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电驱动、自动驾驶之后,整个商业模式会彻底变掉。 因为电驱动之后,会让整个保养成本降低80%以上,让整个能耗成本降低80%以上,L2自动驾驶之后,至少能够把恶性事故降低50%。乐观地预计,如果设计以安全为目标设计的,能够降低到70-80%的恶性事故。意味着整个维修行业、保险行业完全发生变化了,原有的体系就会崩盘。 大家总觉得中关村电脑卖场是被京东干掉的。其实不是,是被苹果和小米干掉了,它的商业模式中不需要你了。 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也是这样的,后来我们发现自己的选择和特斯拉都是相同的。比如说,为了保证一套直营的体系,线上和线下都打通,我们必须要自己开发CRM系统,而不是去采购几十套系统。在做店面的时候,怎么建立销售店,怎么建立维修店,怎么建钣喷店,后来我们发现做出的决策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只要你以用户为中心去做,你一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本跑不掉。 包含整个零部件成本,ModelX这么大的一个滤芯,我们算出来的成本接近300块钱,但它的售价是400块钱,如果让奔驰宝马来卖,会卖到2000-3000块钱。特斯拉为什么会是这样定价,因为它不想赚这个钱,因为它自己卖车,金融业务是自己的,保险业务也是自己的,所以零部件成本越低自己越赚钱。零部件售价是保险业务的支出,不是我的收入。所以,整个逻辑全变了,他的利益和用户是一致的。 只是特斯拉现阶段的规模还没有,大家感知不到。一旦产生规模效应,他们家保险的价格会是竞争对手的1/3,它的零部件便宜到工本价,相比于现状的加价5-10倍,它们加价50-60%,把运输费和仓储费摊掉就行。他们售后部门的KPI是不赚钱也不赔钱。 原来是怎样的?我尽可能地坑死你,尽可能地宰死你。希望多出事故,反正是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出钱,零部件越贵越赚钱,工时费越贵越赚钱。这些商业模式都没有了。 SEV的产品逻辑和商业运营 0-30km出行场景,电动车优势明显。 建约车评:回到你们的业务,我对你们SEV的无桩分时租赁非常感兴趣。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制造公司为何要自己做分时租赁业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