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信安世纪:2022年半年度报告(11)

在 IDC 发布的《中国IT软件安全身份和数字信任软件市场份额,2021》报告中,公司身份安全/数据安全/移动安全/云安全/平台安全等系列产品综合市场份额排名第5;

入选2022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

入选2022中国数字安全100强;

“以密码技术构筑零信任安全架构解决方案”入选“2022安全样板工程”。

二、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公司的业务核心,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人才,不断完善研发管理体系等方式保持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密码行业中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与研发优势,在报告期内,公司对相关技术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在数字证书与加密协议格式的快速解析和判定技术中提升解析与判定速度,加快基于协同签名技术在证券行业等高性能场景化应用,加强高效安全的容灾技术和集群技术,容灾过程中的提升稳定性与安全性,提高零信任边界安全保护技术的策略中心授权管理、访问权限动态管理等功能,并顺利通过零信任产业标准工作组零信任系统服务接口兼容性认证。截至报告期,公司共17项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研发、原始创新,并获得相关的发明专利。具体情况如下:

1) 数字证书与加密协议格式的快速解析和判定技术。通过独创的解析算法对数字证书以及签名加解密格式进行快速解析分析和判定。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证书认证系统、动态密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签名验签服务器、电子签章系统等产品中,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0910181164.8。

2) 高性能动态可配置的API网关技术。在API网关统一解决微服务集群的认证、鉴权、流量管控、熔断、灰度发布等问题,提升运维管控效率,在保障系统安全接入的基础上,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稳定运行能力。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证书认证系统、动态密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签名验签服务器、电子签章系统等产品中,目前有2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3) 高效安全的容灾技术和集群技术。通过对硬件安全产品密钥运算主运算卡与多个待同步运算卡快速协同同步技术以及数据网络镜像技术,实现了运算卡密钥及安全配置数据等容灾和集群技术,同时保证产品的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证书认证系统、动态密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签名验签服务器、电子签章系统等产品中,已取得ZL201610161906.0、ZL201610798638.3等5项发明专利,另有1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4) 网络传输加密与处理技术。通过独创的协议优化以及算法,对应用数据在网络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解密处理技术。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应用安全网关、应用交付系统、SSL VPN网关和安全互联网关产品中,已取得 ZL201610648971.6、ZL200810101869.X等8项发明专利,并有2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5) 高性能网络产品架构技术。使用独创的SpeedStackTM专利技术,实现了快速TCP/IP协议栈、应用代理和智能应用协议分析器,保证产品的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该

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应用安全网关、应用交付系统、SSL VPN网关和安全互联网关产品中,已取得ZL200910084745.X、ZL200810103457.X等7项发明专利,并有5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6) 基于安全套接层协议特征的加速负载分发技术。独创的基于压缩、缓存、安全套接层协议优化在内的服务器加速负载分发技术。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应用安全网关、应用交付系统、SSL VPN网关和安全互联网关产品中,已取得 ZL201510058710.4、ZL202010126110.8等2项发明专利,另有1项专利在申请中;

7) 远程安全接入技术。基于零信任安全理念,通过加密通道技术、服务隐身、双因子技术等保障远程接入安全性,同时基于独创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和严格的逻辑隔离技术,支持云计算架构的无缝对接。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SSL VPN网关产品中,已取得ZL200810102498.7 、ZL200810106321.4等4项发明专利,另有1项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8) 基于人工智能的用户行为分析鉴别技术。通过用户行为大数据信息,利用机器深度学习,采用独创的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快速分析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与行为风险分析。通过用户行为大数据信息,利用机器深度学习,采用独创的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快速分析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与行为风险分析。通过用户行为大数据信息,利用机器深度学习,采用独创的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快速分析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与行为风险分析。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成熟应用于移动安全认证系统、云密码安全服务平台系统等产品中,已有1项专利技术在申请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