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政协新实践)(5)
时间:2022-12-24 15: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从源头抓起,把现代种业发展起来,尤其要强化实施种业自主创新战略。深入推进国家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生物育种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储备,大力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同时加大对国内种业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强化种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把农业机械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联合农机装备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平台。结合我国地形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等特点,大力研究发展适应丘陵山区作业、小农生产的小型农机和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专用农机,加强补齐全程机械化的短板。 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推动农机制造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生物技术、气象预测、病虫害预警等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扩大现代科技在农作物防病减灾、提质增量等方面的应用范围。建立“实时感知、智能控制、精准作业、智慧服务”的工厂化农业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产品自主化、生产管理智慧化。 齐抓共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余欣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我国人多地少的背景下,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基础。建议: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并重要求,加强耕地质量改造提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和土壤培肥改良工程,开展酸化土地治理和盐碱地改造试点。探索制定绿色农田国家标准,不断提高建设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建成节水、节肥、节药、节劳的“四节”绿色高标准农田。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设施蔬菜产能提升,探索在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地方开展整市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集中育秧育苗中心建设,加强设施养殖场、屠宰场和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特别是远洋捕捞装备提升。 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物流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广、多层次、全过程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是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以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为重点,建设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的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建立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中央财政难以负担,可借鉴水利等行业做法和地方成功经验,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行企业为实施主体、财政撬动金融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模式,在建设主体上,引入农业投资公司或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在资金筹集上,推行财政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在经营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专员王锋: 黑土地是世界上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是珍贵稀有的土地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构成东北地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石,是发挥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的重要保障。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和水土流失等,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层变薄、肥力变瘦、质地变硬,如果黑土地保护不力,会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建议: 完善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今年8月,黑土地保护法已颁布实施,应与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保护性法律一起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认真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管部门,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逐级压实保护责任。 加强黑土地保护专业支持。目前,我国尚未针对黑土地资源开展专项调查,未针对黑土地面积和分布数据展开专门统计和建库分析,应尽快开展黑土地基本情况普查,在此基础上,强化监测评价,密切跟踪黑土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掌握变化趋势。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行为,下大力气解决占用黑土耕地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严格审批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表土剥离和再利用等政策要求,严厉打击盗采盗卖黑土耕地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惩处土地破坏行为的宣传,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推动全社会知晓黑土地的珍贵价值、树立加强保护黑土地的紧迫意识。
版式设计:张丹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