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的重要性(4)
时间:2023-04-08 20: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默认发布 点击:次
按德国微生物学家汉斯 - 库尔特 · 弗莱明(Hans-Curt Flemming)的说法," 黏液几乎就只是一种硬化的水 "。这种刚度要部分归功于一种能将水缚住的三维框架——它将其保持在分子链中。换句话说:水想要流动,但被分子框架牢牢地束缚住(哪怕这种束缚具有一定的弹性),这解释了其更接近固态物质的行为。这张网络由聚合物组成,而这些聚合物是彼此交联的长链分子。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将超常数量的水结合在一起,至少在涉及到由生物体产生的高功能黏液时是如此。 虽然科学界才刚刚开始上手研究这滑不溜秋、难以捉摸的黏液,但这并非黏液第一次引起人类的好奇心、为人类所用。 © Simia Attentive / Shutterstock 在明媚的阳光下,环带骨螺的黄色黏液会变成深紫色。在古罗马时期,这种软体动物被成千上万只地捕杀(后来在欧洲的皇室家族中也是如此),用于制作帝王紫色(也叫皇家紫)的奢华礼服。原本普普通通的欧洲鸥蛤(Pholas dactylus)也曾遭遇过被视为宝物的类似厄运。这些生物用它们细长的壳在石头上磨出洞穴,一生都躲在里面。尽管它们给自己挖出了巧妙的地穴,罗马人仍然发现了它们,老普林尼(译者注:Pliny,著有《博物志》)曾写道,在夜间的鸥蛤宴上,宾客们的嘴巴、手和衣服都会在黑暗中荧荧亮起,因为溅到了鸥蛤的生物发光黏液。 看起来,我们可能正师法过去,渗向未来:我们会用更惊人的方式使用和欣赏大自然的凝胶——但愿也是更收敛的方式。 参考文献: [ 1 ] [ 2 ] pubs.acs.org/doi/10.1021/acsbiomaterials.0c00713 文 /Susanne Wedlich 译 / 苦山 校对 / 瘦竹与腐竹 原文 /nautil.us/the-importance-of-slime-287047/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苦山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往期文章: 加星标,不迷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