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终结“白色瘟疫”,卫生体

  ddos防御     |      2023-03-26 00:04

·结核病通常被称为“穷人病”,患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从地区来看,农村发病率明显比城市发病率更高,西部地区发病率比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更高。

·新冠大流行对结核病防治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中国政府把传染病防控放到了很高的优先级别。新冠之后,全球离终结结核病的目标更远了。在我们身边,新型的、古老的传染病一直都在。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终结结核病战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希望到2035年,结核病的发病率降至1/10000以下。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30》(以下简称《SDGs2030》)也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结束结核病的流行。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距离这一目标依然很远。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以发生在除了头发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晚期结核病患者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因贫血而肤色苍白,因而结核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发现结核分歧杆菌后,人类抵抗结核病的斗争真正开始,直到今天,结核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结核病报告》估算,2021年全球约有1060万人新发结核病,16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尤其是耐药结核病负担较重。

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龙倩博士长期关注健康公平性问题,2003年开始,她就参与到中国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研究。2009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合作,启动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龙倩团队参与了该项目的二期、三期工作,主要负责整合结核病防控模式和多渠道筹资模式评估。根据前三期的经验,盖茨基金会还支持了一个第四期的项目,主要希望通过与政府进行政策对话,真正降低结核病患者的负担,乃至达成免费治疗。

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终结结核病”的目标面前,卫生体系仍然面临很多挑战。2021年,龙倩团队在《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题为《在中国终结结核病:卫生体系的挑战》(Ending tuberculosis in China: health system challenges)的研究论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卫生体系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挑战。

3月20日,澎湃科技专访龙倩教授,她分享了团队关于中国结核病患者的负担和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挑战的调研和观察。龙倩向澎湃科技表示,在结核病防治体系由垂直(“归口管理”模式)走向“三位一体”模式的过程中,结核病定点医院出现不规范治疗行为,基层又存在管理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而疾病预防中心作为结防网络中重要的协调单位,既对医院行为没有行政约束力,也不能调动资源支持社区结防活动。基于调研的证据,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些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的建议,例如将国家集采的项目纳入医保,把结核病专项资金用于对结防体系医务人员的激励;呼吁多渠道筹资;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赋权,并通过立法明确各方责任等。

【对话】

中国在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

澎湃科技:现在似乎很少听说结核病了?

龙倩(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现在都没听说有结核病了”,我也经常听到这句话,有一次坐航班去北京参会,在看一些结核病的材料时,旁边也有一位女士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其实在大众的眼里,尤其是在相对富裕、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结核病的案例确实比较少。结核病通常被称为“穷人病”,整个患者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从地区来看,农村发病率明显比城市发病率更高,西部地区发病率比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更高。从个体层面来看,在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以及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有关。

2015年,联合国发布的《SDGs2030》提出到2030年终结结核病的愿景,但是我们都知道,挑战非常大。中国是全球30个高负担的结核病国家之一,在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中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结核潜伏感染群体,人体抵抗力强时不易发病,如果免疫力下降,会更容易发展成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