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亮点(参考资料)
序——东方欲晓
1、赵凤昌藏札,真实纪录了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的过程、退位诏书。
2、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德文初版本,《共党产宣言》1883年德文版及1888年英文版,均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一氓赠送国图的。
3、1870年5月31日,《马克思致女儿燕妮信》(钢笔手书原稿)。1889年3月23日《恩格斯致拉法格信》(钢笔手书原稿)。
4、《民报》、《新民丛报》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
5、1920年9月,上海共产党组织创建的新青年社成立,翻译出版了一系列进步著作:《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讨论集》、《阶级争斗》(恽代英译)、《欧洲和议后之经济》、《到自由之路》、《工团主义》。
6、《施洋先生纪念录》钢笔抄本,线装,恽代英撰文。
7、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周恩来主笔,邓小平刻板。
8、1920年8月的陈望道翻译的初版本《共产党宣言》,及各个重要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第二部分——风起云涌
9、由邵力子、陈望道编辑的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坚持国共合作立场,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还发表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比较突出的进步国民党报刊。
10、“五卅”运动中,党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主编瞿秋白接连在该报发表了20多篇具有强烈的政治鼓动性的文章,并分别署了5个笔名: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战斗风貌—热血沸腾了。
11、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东方杂志•五卅事件临时增刊》是五卅运动中上海期刊界独一无二的号外,表现出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群众运动的爱国倾向。
12、《清党运动》、《清党丛书》、《清党实录》纪录了大革命失败时的白色恐怖,并录有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的讲演词摘录,1927年4月4日,汪精卫、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1927年4月5日,国民党要员关于《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的讨论。《扫荡旬刊•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史》中侧面对共产党政治工作的称道。
13、《弹劾共产党两大要案》其中有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右派要求清党的批驳,指出“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
第三部分——星火燎原
14、《只有苏维埃能够救中国》(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毛泽东著。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1934年出版
15、我党著名领导人之一陈云化名廉臣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书籍。《从东南到西北》明月出版社,1938年1月。本书即“随军西行见闻录”。
16、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行记》是“目前所见到的当时国内第一篇比较详细地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章”。发表于1937年7月5日上海人间书屋出版的《逸经》33至34期。
17、1935年7月至8月的大公报,1935年9月,红军到达哈达铺,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在哈达铺正是看到了这些报纸,与跟其他党领导讨论后,党中央果断地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决策,同时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向陕北进发。可参对《张闻天文集》第一卷。
18、其他外籍人士对长征的描写。
斯诺: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己在红军苏区的采访手记,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文摘社, 1938年1月1日
英国迪克•威尔逊:《一九三五年长征》世界上第一部研究长征的英文专著。
美国学者本杰明•杨:《从革命到政治》这部记录红军长征的专著,借鉴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史资料;并集中阐述了党在这段时期内领导层的变化和策略方针的转变。
美国记者哈里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该书为“长征”单辟了一章,不仅描绘了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描述了毛泽东等人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的情况。
瑞士籍英国传教士勃沙特:《神灵之手》,勃沙特是最早向世界客观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外国人。1934年,他在贵州被红六军团扣留,后随其参加了长征,1936年4月被释放。8月,他撰写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出版。一开始被抓,被迫跟随长征,后遭释放,自愿跟随长征,写下很多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