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隐私正在被明码标价

  网络渗透测试     |      2023-03-23 00: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市界 ,作者让商业更具价值

市界.

我们聚焦科技、消费、出行和美好生活,提供最有质感的阅读,让商业更具价值。

//

你的隐私数据正在裸奔,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个身份证,可以让你所有的个人信息都暴露出来,随后数据进入一环环的链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市界

(ID:ishijie2018)

作者 | 陶婷

编辑 | 孙春芳

图源 | 图虫创意

隐私数据是什么?

热播韩剧《黑暗荣耀》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为了复仇,女主人公文东恩,让孙明悟帮她拿到了李莎拉的买毒品账单,还有崔惠廷拼命想搞定的金龟婿的背景。买货账单、个人背景,诸如此类信息,便是隐私数据。

现实生活中,隐私数据被偷窥,被分析,然后被推销,被骚扰的情况层出不穷。202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倒卖简历现象:你只需要花费7元,就可以在网上购得求职者简历。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

两年后的2023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又出手了。这一次,是部分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尽管破解App能够免费使用一些功能,但一些破解版APP被额外嵌入第三方插件,即SDK软件包。只要运行该破解版App,SDK包便能盗取用户手机里的个人信息。

这仅仅是隐私数据泄露的冰山一角。针对“是否遇到过信息泄露”这一话题,有媒体还调研了880名车主。

其中,有41.8%的车主遭遇了“购车或办理汽车金融业务后收到关联推销信息、电话”的烦恼,有22%车主的个人信息被导购平台泄露,有17.3%的车主“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人脸识别,个人信息被录入4S店或直营店系统”。

对于平台、商家和数据收集机构来说,这一条条只是数据,但对于被诈骗被骚扰者来说,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坑。

“老同学”坑了他50万

瑞东(男)并不是一个购物狂。这些年,他的消费都很克制,以至于各大购物平台中,瑞东常用的也只有京东和淘宝两家。但最近,他将淘宝App卸载了。

令他做出如此举动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对方在电话中,不仅准确说出瑞东在淘宝上,什么时候买的什么牌子的花露水,价格是多少,就连他的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都说得准确无误。

瑞东差点就相信了。因为,那个女人说的所有信息,与他的真实情况完全吻合。但好在,这个女人的骗术并不高明。她告诉瑞东,他已成为花露水的经销商,需要缴纳一定数目的保证金。

当瑞东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并没有这样做”后,这个女人话锋一转,称是瑞东的亲戚用他的信息,帮他注册成为经销商的。在瑞东看来,亲戚会借用自己的信息?这根本不可能。眼看一计、二计都不成,该女子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起来。

意识到自己的隐私数据被泄露了,且很有可能跟购物平台有关后,瑞东卸掉了淘宝App。

思甜(女)就没那么好运了。她接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工作人员。该男子称,“现在国家在管控大学生的网贷政策,所以需要您更改花呗、借呗的学生身份信息,不然会影响征信”。令思甜卸下防备的,是对方准确说出了她的身份信息,支付宝绑定的几张银行卡的尾数,以及花呗的开通时间。

这些数据,即便是思甜自己都要翻查银行卡才能知道,所以她对该名“工作人员”的“支付宝学生账户清零”一说深信不疑。所谓把“支付宝学生账户”清零,是将“借呗”里的贷款额度借贷出去,转成现金。思甜并不知道的是,诈骗分子是以此为障眼法,为的是掌握电话一端的用户,到底能借贷多少钱。

对方说,让思甜将“借呗”的钱借出来,放到自己的银行卡,转到他提供的自称银保监会的人的账号里面。他说“借呗”清零了之后,自称银保监会的人,会马上就把钱返回我的支付宝“借呗”里面。

于是,令思甜至今都后悔的事发生了:在对方的指引下,她脑子像懵了一样,通过支付宝借呗,借了两笔钱共计两万八。秒到账的这笔钱,又被思甜用手机银行,转账到所谓“银保监会”的账户上。

此时,思甜仍没有意识到不对劲,直到对方对她说“你还有登记其他网贷平台(微信的微粒贷、京东的网贷平台)吗”时,思甜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