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2023/01/01 08:01
|
Aa
字体:|
分享到:
国内生产总值 , 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模的宏观经济指标,其在政治、经济、外交、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最终使用。从价值创造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成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从最终使用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GDP 的上述三种表现形式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三种方法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方面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生产法核算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从全社会看,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的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产业部门增加值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本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反映了增加值的价值构成。其中,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生产单位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磨损的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税金(不包括所得税)与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的差额,营业盈余主要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营利润。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常住单位对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也就是从最终需求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支出法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反映核算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终需求的总规模和结构。最终消费支出反映了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了投资需求,净出口反映了国外对我国货物和服务的需求。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生产法和收入法都是先核算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以增加值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是从经济整体的角度观察最终产品的去向,从全社会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通过三种不同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该一致,这称为三方等值原则。从货物与服务流量的运动过程来看,三方等值原则也反映了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及初次分配结果与社会最终使用的一致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
第一,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判断其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对 GDP 衡量经济状况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给出这样的评价,说 GDP 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