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改革红利渐近 五大上市险企年报交卷

  网络渗透测试     |      2023-03-31 09:53

随着新华保险(601336)公布2022年度业绩,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成绩单揭开面纱。3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2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746.71亿元,同比下降19.06%,日均约赚4.79亿元。受市场震荡下行影响,投资端表现不佳,5家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合计4681.57亿元,同比下滑18.15%。

在负债端,随着寿险转型进入深水区,在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持续承压,有公司发力多元业务,注重银保等渠道发展。财险板块车险保费回暖的同时,非车业务占比进一步提高。

投资拖累净利

资产配置画像清晰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2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746.71亿元,同比下降19.06%,日均约赚4.79亿元。

从盈利情况来看,5家上市险企净利润一升四降。2022年中国平安(601318)归母净利润为837.74亿元,依旧占据5家公司榜首位置。中国人寿(601628)、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净利润320.82亿元、244.06亿元、246.09亿元、98亿元。

2022年,利率持续下行,股票市场波动加剧。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5家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合计4681.57亿元,同比下滑18.15%。从投资收益成效来看,5家险企总投资收益率位于2.5%-4.6%区间,净投资收益率则位于3.94%-5.1%区间。

2023年,各家险企投资策略是怎样的?从配置结构看,债权型金融资产投资和权益类资产配置依旧是公司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在中国人寿业绩会上,该公司副总裁刘晖表示,在固收方面,将把握利率高位,在固收投资方面做强固收底仓,重点提升票息收益、资产久期,对于长久期、低风险的利率债应配尽配。在权益投资方面,做稳权益投资,统筹好收益增强和波动管理。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也透露,将保持在战略资产配置牵引下,加强战术配置,包括板块的轮动、时点的选择、节奏的把控,会通过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投资经理,通过投资渠道,创造超额收益。

不同于2022年保险业投资端经历了大考,随着我国经济复苏,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保险业资产端和负债端将同步改善。而随着2023年股市、债市回暖,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也有望回升。据浙商证券(601878)分析师团队预测,2023年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在2.9%上下小幅震荡,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趋势放缓,权益市场表现较好,考虑2022年同期投资收益基数较低,预计行业投资端收益反弹,助力利润增长。

多元渠道“放彩”

代理人规模再探底

在寿险行业深度转型和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2022年,各家公司新业务价值、保费收入增速持续承压。

从经营表现来看,2022年五大上市险企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下滑31.4%至92.05亿元。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为26.69亿元,同比下降17.3%。

个险渠道式微的同时,有险企积极拓展多元渠道。平安寿险2022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国寿寿险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及业务价值也实现较快增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

随着行业进入转型攻坚期,行业内人身险公司持续主动清退落后产能,持续推进代理人队伍向优质、专业、高效转型。2022年,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再次“探底”。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27.9万人,同比减少46.9%;代理人队伍规模急速减少的还有人保寿险,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大个险”营销员为9.74万人,减少47.61%。

随着各家公司代理人队伍转型走入后半程,转型成效可以预见,以平安寿险为例,2022年,该公司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6.4%。

“从这些数据来看,代理人规模下降的趋势已经逐渐平稳。”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有再保险机构分析认为,中国保险市场300万保险代理人可以满足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需求。在当前人身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基础上,下一步应进一步提升人均产能,提高代理人留存率。

对于2023年的行业发展,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表示:“第一,行业的复苏正在加快进行;第二,行业转型在加快;第三,支撑整个行业价值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加快形成;第四,销售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人均产能是稳定的,为整个行业的回升奠定了基础;第五,银保渠道在发力。”

白涛同时也表示,在营销体系改革、数字化经营、综合化发展、生态化建设这些新动能的带动下,寿险业结构性和长期性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

车险回温

非车占比“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