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美军秘密文件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内容涉及俄乌冲突等各方面情报,还暴露了美方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韩国、以色列、乌克兰等盟友的窃听行动。
与此前的“棱镜门”等诸多丑闻一样,这次泄密事件再次展现了美国肆意对他国进行窃听、发动网络攻击等霸凌恶行。长期以来,这个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一直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打着“维护国家安全”幌子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严重损害别国主权和全球互联网用户隐私,其根本目的是利用网络霸权来维护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霸权。
窃密者:“不会接受任何地方处于其监控视野之外”
据《纽约时报》报道,韩国政府去年年底应美方请求对美出售炮弹,但强调这批武器的“最终用户”必须是美军。此次泄露的美国情报部门对韩窃听内容显示,韩国政府内部有人担心美国将这批武器转运至乌克兰,这将违反韩国不向交战国提供致命武器的政策。
窃听事件曝光后,韩国舆论一片哗然。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发表声明指责美方此举侵害韩国主权,要求美方说明真相并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韩民族日报》评论说,韩美虽为同盟,但美国在敏感问题上窃取韩国内部信息会严重损害韩国国家利益。韩国广播公司指出,若窃听一事属实,美国的国际信誉将不可避免地受损。
这并非第一次出现韩国遭美国窃听丑闻。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泄密文件就显示,美国对包括韩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在内的数十个外交机构实施窃听。韩国政府当时要求美国做出解释,美方则以“将重新评估情报行动”的说法搪塞。如今看来,美方评估的结果就是“继续窃听”。
遭美国窃听的盟友还可以列出一串名单,比如欧洲国家、以色列、乌克兰等。美国还窃听了此前古特雷斯和其他联合国工作人员关于黑海粮食运输协议的对话。
事实上,无论盟友还是“对手”,都是美国无差别窃听的对象。英国情报专家安东尼·韦尔斯在《五眼联盟》一书中指出:“历史上,在情报投资规模、全球情报资源数量以及分析方法上投入最多的国家一直是美国。”
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了美方代号“棱镜”的大规模窃听项目,其对象不仅覆盖美国公民,也包括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政要和民众。前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在讲述斯诺登事件的《无处藏身》一书中列举了一组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970亿封邮件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其中包括德国的5亿份、巴西的23亿份、印度的135亿份、法国的7000万份、西班牙的6000万份……
2015年“维基揭秘”网站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在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担任法国总统期间对其实施窃听。同年,该网站曝光美方针对日本的大规模窃听项目“目标东京”,对象涉及日本内阁府、经济产业省、财务省、央行等。
2021年5月,丹麦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接入当地网络,在2012年至2014年间窃听德国、法国、挪威、瑞典等国政要的短信和电话通话,这令欧美互信再遭重创。
美国的窃听无孔不入,手段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等。
“没有可避难之地,没有可安息之所,美国政府不会接受任何地方处于其监控视野之外。”美国记者巴顿·格尔曼在《美国黑镜》一书中这样写道。
攻击者:“通过网络攻击威胁着生活各个领域”
2010年,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大量铀浓缩离心机突然瘫痪。事后调查发现,这是一种名为“震网”的计算机病毒攻击所致,“震网”事件是首个得到充分技术实证、对现实世界中的关键工业基础设施造成了与传统物理毁伤等效的网络攻击行动。
全球网络安全厂商的接力分析勾画出了这次攻击行动的真相,并将幕后黑手锁定为美国等国的情报机构。2016年,美国导演亚历克斯·吉布尼执导的纪录片《零日》上映,片中就详细描述了美国及其盟友用“震网”病毒攻击伊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