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的報告(9)
时间:2022-07-24 00: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用於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妥善解決國企發展中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支持國有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市管國企參與北京“四個中心”重點項目建設。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體安排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5063.9億元,同口徑增長6.3%,主要是考慮參保繳費基數、參保繳費人數正常增長等因素。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294.9億元,同口徑增長13.6%,主要是考慮新增享受待遇人員和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等因素,相應安排支出增長。當年收支結余769.0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4958.8億元,同口徑增長6.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191.1億元,同口徑增長13.6%。當年收支結余767.7億元。 以上預算具體安排及相關說明詳見《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 根據預算法規定,預算年度開始后,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本預算草案前,可安排下列支出:上年度結轉支出﹔參照上年同期的預算支出數額安排必須支付的本年度部門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以及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性支出﹔法律規定必須履行支付義務的支出,以及用於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的支出。根據上述規定,2020年預算年度開始后、預算草案提交市人代會批准前,安排各預算部門正常履職等必要性支出如下: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2億元。 三、切實做好2020年財政管理和預算執行工作 2020年,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工作,認真落實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 (一)繼續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促進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 繼續全面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宣傳和政策輔導,幫助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政策,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加強政策跟蹤分析,密切關注經濟運行狀況,研判政策對產業發展和財政收入影響。加強財源建設工作統籌,各部門綜合施策,形成財源建設工作合力。強化對企業精准服務,實現市區兩級上下聯動,培育涵養可持續發展的優質財源。密切關注國家關於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的改革進展,及時研判分析對我市影響。建立稅源監控機制,關注金融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重點行業運行態勢﹔監控重點企業納稅增減情況,及時核實增減原因﹔實時監測稅源戶數變化,落實預警挽留機制,最大限度保証存量稅源穩定。進一步優化我市納稅營商環境,落實留抵退稅政策,推進留抵退稅網上辦理,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推進跨區經營企業在京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動。建立企業重大事項涉稅訴求解決聯席會議機制,幫助企業解決重組、上市等事項的復雜涉稅問題。 (二)發揮財政政策資金引導作用,服務支持首都經濟發展 完善“1+N”財政支持高精尖產業政策體系,落實精准支持促進本市醫藥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特定領域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發揮財政資金政策支持作用,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研究完善促進消費的財政政策措施,支持連鎖經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拉動作用。研究制定政府融資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考核辦法,鼓勵引導擔保基金和機構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功能,聚焦支持科研儀器、醫療設備等重點領域﹔繼續完善綠色政府採購政策體系,落實我市環保政策。利用好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增強市場意識和公平競爭理念,以PPP、產業基金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撬動作用,更好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首都發展。 (三)優化支出結構,健全重點支出保障機制 繼續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聚焦財力優先保障“四個中心”建設、三大攻堅戰、京津冀協同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支出。進一步做好三本預算統籌,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加大新增債券資金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項目統籌,將政府債券資金作為重大項目建設的可用財力來源,提高政府新增債券資金效益。加強中長期財政收入形勢研判,合理制定支出政策,突出保障重點。落實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要求,完善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決策機制,提升決策層級,建立項目清單,強化“兩重”項目的績效管理。 (四)梳理整合轉移支付政策,聚焦支持各區落實好區域功能定位 (责任编辑:admin) |